2021年4月12日上午,江西赣州育才技工学校、赣州市育才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余力为全体师生作党史教育授课,主题为《传递正能量,活出“精气神”》,他的讲课在师生中引发积极反响。
“精气神”是精神气质的表现,“精气”为物,“神”为魂。余力校长从什么是人的“精气神”,什么是正能量、负能量讲起,通过九位著名的正反两方面历史人物的表现,以具体的事例进行了阐释。


范仲淹(989年10月1日-1052年6月19日)
正面人物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范仲淹,他的《岳阳楼记》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抒发了自己的担忧,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抱负。近千年来,范仲淹的精气神一直影响、教育着后人。
02曹 操
曹操(155年-220年3月15日)
曹操(魏武帝),历史上大多以“反面人物”形象出现,建安七子与“三曹”被视作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。曹操的“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”是典型负能量”的话,“负能量的“做法”,让天下人永远记住其反面。
朱自清(1898年11月22日—1948年8月12日)
现代作家,著名文学家,清华大学知名教授朱自清,他的作品《背影》用朴素的文字抒发了父子关系中最真诚、最动人的天伦的觉醒感情,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气质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,为之感动共鸣。他的作品《荷塘月色》描写清华荷塘月色之美,折射出对动乱现实的不满,对纷扰世俗生活的无奈,抒发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。
鲁迅(1881年9月25日~1936年10月19日)
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鲁迅,出自他的《自嘲》诗句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,表现了鲁迅坚决与反对派斗争到底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。出自鲁迅作品《故乡》的“其实地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”表达“希望”的有无取决于实践,消极等待,决无希望可言;努力争取,希望才能实现。
汉奸汪精卫(1883年5月4日-1944年11月10日)
汪精卫为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,早年投身革命,孙中山的积极支持者,后期思想蜕变,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,卖国求荣,沦为汉奸。
汉奸周佛海(1897年5月29日-1948年2月28日)
负面人物周佛海,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(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),仅三年就“脱党”,并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。
周恩来(1898年3月5日-1976年1月8日)
新中国总理、政冶家、外交家、军事家、革命家周恩来,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、解放军主要创建者之一,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,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他说:“人的一生应该有理想,并倾尽精力为理想而去奋斗”,周恩来为这奋斗终身。
方志敏(1899年8月21日~1935年8月6日)
革命家、政冶家、军事家方志敏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过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,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《清贫》,表达了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,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。《可爱的中国》是方志敏烈士的遗作,文章以不怕为国捐躯的积极心态歌颂了我们祖国,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最优美的话。
叶挺(1896年9月10日—1946年4月8日)
解放军创始人之一,叶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过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,参加领导南昌起义,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。叶挺的《囚歌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、极端虚弱的本质,表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气节,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。
校长指出,在那个“革命理想大于天”的年代,一大批英雄志士的壮举所反映出来的正能量,使我们受到启示、教育、鼓舞。我们要向历代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学习,加强品德修养,陶冶自己的情操,汲取其精神滋养。
校长勉励大家,年轻人要认真学习党史,要“有理想”(梦想),理想能使你“坚定”,带你走向“胜利”,要尝试改变自己,吸收正能量不断进取,变成正能量不断努力,传播正能量不断拓展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,为自己负责创造一遍天地,“以史为‘劲’奋进2021”……。